水貂大腸桿菌病是由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的一種細菌性疾病。
臨床癥狀:本病潛伏期約1-4天。本病大多呈急性經過,起初病貂食欲下降,繼而拒食,被毛粗亂而無光澤。爾后出現下痢癥狀,有的排出淺黃色,灰白色或棕色粥樣糞便,有的還被覆著粘液,隨著病情發展,有的排出混有血液或煤焦油狀的糞便,有的頻頻作排糞動作,呈里急后重,肛門四周、尾部、后肢被糞便污染。在這個過程中,有的伴有明顯嘔吐癥狀,吐出帶有棕色或白色泡沫樣液體。患病后期有的拖地爬行,后肢和頭頸麻痹或不全麻痹,頭頸下垂,精神高度沉郁,側臥于小室內,反應遲鈍,一般在2-3天后病情惡化而死亡。
剖檢變化:急性、亞急性的病貂剖檢可見脾淤血性腫大;胃粘膜充血和腫脹,腸結膜充血、腫脹有小出血點,呈現卡他性、出血性腸炎變化;淋巴結腫大,小出血點;心內膜和心外膜有出血點。有時可見慢性經過的病貂,嚴重衰弱,貧血。胃內含有粘液,粘膜腫脹,帶有小潰瘍病灶和單個的出血點。在腸道中有大量的暗灰色或黃灰色的粘液,有單個或多個出血點。腸系膜淋巴結顯著腫大,切面充血和溢血。肝稍微腫大,色灰黃,脾臟腫大,有點狀出血。
預防措施為,對動物性飼料要進行嚴格的衛生檢查,被污染、腐敗變質的飼料、魚肉類飼料不能飼喂水貂,應當進行安全飼喂試驗后再飼喂。對飼料的存放應當加強管理,發現有問題的飼料應當及時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