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生態農業的四個特點就是“四更”,即更大經濟效益、更少資源消耗、更低環境污染、更多勞動力就業。它既是對“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率”常規農業粗放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變革,又是普通生態農業與效益農業在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上的對接。互聯網與高效生態農業的聯姻,既有利于解決生產端面臨的問題,也有利于化解銷售端遇到的矛盾。
利用互聯網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生產的精細化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農業物聯網,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的精細化水平。例如,根據種植業的特征,探索天地一體的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從智能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農機定位耕種等多角度打造立體化精準作業模式。運用現代農業物聯網技術,實現對農業生產過程的遠程控制、有效管理和適時監測,打破粗放式的傳統生產模式轉而邁向集約化、精準化、智能化、數據化,并使得高效生態農業因此獲得類工業的產業屬性。
利用互聯網優化高效生態農業生產的網絡化服務。對于高效生態農業的一般從業者,要進一步完善涉農信息服務平臺和服務功能,通過移動互聯網為農民提供政策、市場、科技、保險等生產生活信息服務。對于高效生態農業企業,要探索互聯網企業與農業經營主體強強聯合的模式,綜合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建立農業信息監測體系,為災害預警、耕地質量監測、重大動植物疫情防控、市場波動預測、經營科學決策等提供服務。
利用互聯網拓展高效生態農業的農產品銷售半徑。當前,我國的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性消費成主流。農業經營主體必須要適應經濟新常態的消費特征,探索提高對農產品個性化、多樣性消費的適應能力。然而,因為個性化、多樣性農產品消費存在“小眾”的特點,所以傳統的營銷方式受地理半徑的影響,無法消化此類農產品的巨大產量。“互聯網+”提供的電子商務平臺,實現了農產品銷售渠道的扁平化,將銷售半徑由地區拓展到全國,甚至全世界。通過推進電子商務聯姻高效生態農業,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產品批發市場對接電商平臺,拓展農產品銷售半徑,積極發展以銷定產模式,發展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實現高效生態農業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的轉變。
利用互聯網凈化高效生態農業的農產品銷售市場。高效生態農業生產出的優質農產品之所以在市場上面臨銷售難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在于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劣幣驅逐良幣”。一些以次充好的農產品披上“有機”“綠色”的漂亮外衣,以極低的成本占領了市場。互聯網在農產品銷售環節的運用,可以為農產品定制“身份證”和“履歷表”,通過沿著供應鏈建立起來的食品安全追溯體系來消除農產品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從而實現“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對于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的生產經營主體,支持其通過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二維碼、無線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在生產加工和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