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以來,某小型養豬場及散戶發生了以眼下窩、面頰及耳部表面覆蓋痂皮,局部發癢, 常在墻角、飼槽、柱欄等處摩擦為主要癥狀的豬疥螨病,俗稱癩病。豬疥螨病是由疥螨科、疥螨屬的豬疥螨寄生于豬皮膚內引起的一種體外寄生蟲病,該病目前在規 模化豬場和散養戶中發病率都較高,導致豬消瘦、生長緩慢、飼料報酬降低,嚴重者可引起死亡,對養豬業危害極大。發病基本情況如下:
1發病原因
2003年以來,我地區為改良本地生豬品種從外地大量購進種豬,把豬疥螨病帶到我地區。現在散戶母豬和仔豬發病率高,主要是由于公豬與母豬交配、接觸時感染的,發病率50%左 右,母豬產仔后,母豬與仔豬接觸傳染給仔豬。此病傳播速度快,在本地呈一定流行性。從流行情況來看冬天比夏天嚴重,因為在陰濕寒冷的冬季,河北省采用塑料 布覆蓋保溫的方式進行養豬,空氣流通差;又因豬毛較厚,皮膚表面溫度大,利于疥螨的發育,病情相對比較嚴重;在夏季,豬體毛絨脫落,且天氣干燥,空氣流 通,陽光充足,大多疥螨死亡,病勢較輕,但是感染豬仍是帶蟲者,有少數疥螨可在耳殼、腹股溝等處潛伏,從而引起本病的散播,所以,冬天要加強對豬疥螨病的 防控力度。
2主要癥狀
開始發病于頭部、眼下窩、面頰及耳部然后病變蔓延到背部、軀于兩側及后肢內側,嚴重的感染波及全身。患豬局部發癢,常在墻角、飼槽、柱欄等處摩擦,可見皮膚 變紅,幾天后皮膚增厚、粗糙、干燥,表面覆蓋痂皮,并形成皺褶。該病從頭部向全身擴散過程中可發現感染疥螨的皮膚和健康皮膚形成明顯界線。病豬生長緩慢, 發育不良,消瘦,甚至成為僵豬
3實驗室診斷
刮取病變與健康皮膚交界處皮膚皮屑放入試管中,加入1.0%氫氧化鈉溶液,浸泡2小時,離心沉淀,取沉淀渣鏡檢發現蟲體。
4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出現的皮膚表面覆蓋痂皮和局部發癢并結合實驗室診斷結果,診斷為豬疥螨病。
5治療
豬疥螨病治療很簡單,發病豬與同群豬皮下注射0.2%伊維菌素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3毫升。經過治療20天左右皮膚恢復正常,治療效果良好。
6預防措施
定期按計劃驅蟲,驅蟲可選用伊維菌素,不但可以殺死疥螨而且對腸道線蟲效果很好。
6.1規模養豬場每年驅蟲三次,驅蟲要對全場豬全部用藥;
6.2公豬每年驅蟲兩次;
6.3仔豬轉群時驅蟲一次;
6.4后備母豬配種前驅蟲一次;
6.5新進豬要驅蟲后再和其他豬并群;
6.6母豬產前15天驅蟲一次(應選用對孕豬沒有影響的驅蟲藥)。
7注意事項
7.1從本地養豬來看,養殖場(戶)重視體內寄生蟲,而輕視體外寄生蟲,沒有認識到體外寄生蟲對養殖業的影響。
7.2豬出欄后要對豬舍進行全面的清洗,以消滅墻體和地面上疥螨。
7.3超大劑量使用抗疥螨藥可引起中毒,無特效解毒藥物,所以注射或口服抗疥螨藥要按說明書推薦劑量使用。
肉雞氣囊炎這顆“毒瘤”如何拔出,不要依賴單純藥物來治療!必須多管齊下,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