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場內主要以亡風處和地勢最高處作為最佳位置雞場應將生活管理、生產及雞類、病死雞污物處理等3個功能區嚴格分開。生活管理區、生產區應在全場的上風處和地勢最高的地段,同時還要兼顧到生活管理區與外界聯系的便利。生產區應處在防疫衛生方面的最安全地段,因而其最佳位置是與生活管理區平行,如將生產區擺在生活管理區的下風和下水方向,則必須加大衛生間距,并有防止生活管理區污水、污物自然流向生產區的輔助設施,病死雞和污物處理區應設在下風處和地勢最低的地段,同時應照顧到糞污等便寸;從生產區運輸到處理區,又便于從處理區運出場外。
生產區應作為雞場的核心部分,它必須處在有利于與其他各區聯系的位置。生產區內各生產部門(雞舍或分區)布局位置的順序依次為:飼料一雛雞一育成雞一成雞一獸醫室和病雞隔離宅。
各區之間的衛生間距視雞場規模大小而定,大型雞場應在100米以上,中型雞場pJ在;o米左右,小型雞場根據實際情況間定。
雞場內凈道與污道應嚴格分開,最忌混用。
雞舍間距應從防疫、排污、防火相占地等方面綜合考慮。一般情況廠,背風面渦流區長度與雞舍高度成5ll的比例,即雞舍間距為雞舍高度的5倍可滿足防疫、排污和防火基本要求。如果自然通風組織得好,場區主導風向與雞舍長軸所形成的角度(入射角)達30。一60。時,雞舍間距為3倍雞舍高度基本能滿足要求,同時,可節約用地20%一歷%。
雞場建設規劃時,要貫徹“全進全出”的經營理念,盡可能減少一個場區多日齡雞群飼養。規模較大的商品雞場或養殖小區,提倡由3—5棟雞舍組成一個同一日齡生產單元,實行“全進全出“。
兩段式飼養,育雛育成雞舍’廣蛋雞合1:3,三段式飼養,育維’育成,產蛋雞舍1:2,6—7。